從小火花到未來方向:教你寫出不無聊的 ‘Why This Major?’ 短文

美國名校出的申請作文,真的不是在找你寫流水帳。他們要你在 200–350 字裡回答「為什麼選這個科系?」其實不是要看你套一句「我喜歡科學」或「我想幫助人」就好。

他們真正想知道的是:你腦袋裡的思考方式、什麼東西會讓你眼睛發亮、還有你怎麼把這份熱情帶去校園。

用下面這五步驟攻略,可以幫你從發想、架構,到最後完成一篇有故事、有溫度的「Why This Major?」補充短文。


Step 1:先想想 → 過去、現在、未來

不要直接面對空白頁,這樣只會卡關。先問自己:

  • 過去 (火花):是什麼第一次讓你對這個領域有興趣?可能是一堂課、一個經驗、一次聊天,或是一個一直想不通的問題。

  • 現在 (發展):你怎麼去延伸這個興趣?(要講具體的!) 像是修過什麼課、做過什麼專題、參加比賽、社團活動、實習、甚至是自己做的小研究。

  • 未來 (方向):到了大學,你想唸什麼?想探討什麼問題?想解決什麼挑戰?

小提醒:先不要在意文筆。把關鍵字、片段記下來,再排成時間順序。短文版本(100–150 字)可以一個「場景」一句話;長一點的版本(200–350 字)可以一個「場景」一段落。


Step 2:細節才是關鍵

作文裡最重要的就是要夠具體。太籠統的內容,很容易被招生官秒忘。越具體的故事,越容易被記住。

舉例:
❌ 不要寫:「我喜歡心理學,因為我想了解人。」
✅ 可以寫:「在 AP 心理課時,我被一個實驗嚇到:原來記憶可以被改變!我甚至開始自己設計小測驗在朋友身上試試看。」

這樣的細節不只顯示你真的有興趣,也讓文章更生動。想像一下,招生官要讀成百上千篇短文,誰不想讀到有畫面感的故事呢?


Step 3:加一點學校連結

一篇好的 Why This Major? 短文,不只要說你為什麼愛這個科系,還要讓學校知道:為什麼這間大學 + 你 = 絕配

這不代表要把學校所有特色都背出來,而是挑一兩個真的吸引你的:

  • 某位教授的研究方向跟你興趣有關

  • 學校獨特的課程、專業領域、或跨領域計畫

  • 某個研究室、中心、或實習資源

  • 學校的教學理念(像是跨領域學習、實作導向)剛好符合你想學習的方式

想像成:你在告訴學校「這個科系 + 這所學校」就是你的完美組合。


Step 4 : 掌握架構黃金公式

字數有限,所以結構要乾淨:

  1. 開頭 + Hook + Spark (過去):一個故事或畫面,帶出你對這科系有興趣的起點 (40–60 字)。

  2. 發展 (現在):你怎麼在課堂內外延伸興趣?課程、專題、社團、實習,挑最代表性的 2–3 個經驗就好 (100–150 字)。

  3. 願景 + 學校連結 (未來):你在大學想學什麼?為什麼這所學校能幫你做到? (20–40 字)

  4. 加分:首尾呼應:回扣開頭,讓文章有個完整感 (20–40 字)。


Step 5:先寫再修,不要想太多

寫第一稿的時候,先放下「要聽起來很厲害」這種壓力,快速把想法寫下來就好。之後再慢慢修改。

修改時,可以問自己:

  • 這聽起來像是「我」嗎?

  • 我是用細節「展現」興趣,而不是只「說」嗎?

  • 有沒有清楚的「過去 → 現在 → 未來」?

小技巧:每句話寫完,問自己:「所以呢?為什麼招生官要在乎?」如果答案太空泛,就加上更多細節或反思。


哪些東西其實不用寫

幫你省下很多時間的提醒:

  • 不用保證你永遠不換科系:70% 以上的大學生最後都會轉系,教授比你還懂興趣會變。

  • 不用列出所有相關經歷:挑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 2–3 個就好。

  • 不用喊超大目標:像「我要治好癌症」這種,反而不真實。具體一點、腳踏實地的目標比較有說服力。


布朗大學範例短文 + 快速拆解

When my younger brother was diagnosed with Type 1 diabetes, I became the unofficial translator between his doctors and my family. I remember watching his endocrinologist sketch glucose curves on the back of a prescription pad, and feeling both overwhelmed and fascinated. I started googling terms I didn’t understand, then found myself reading far beyond what was necessary for my brother’s care.

That curiosity stuck. In AP Biology, I gravitated toward units o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while in chemistry I was drawn to how molecular structures can shape entire treatment outcomes. For my science fair project, I built a simulation showing how insulin resistance develops, and presenting it forced me to explain a complex process in plain language—something I’d first learned to do for my family. Outside of class, I interned at a local hospital’s research wing, where I helped code patient survey data for a study on diabetes management. Even though my role was small, I was struck by how biology, chemistry, and statistics all converged toward real-world solutions.

At Brown, I’m excited by how the Open Curriculum will let me explore biology alongside courses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medical anthropology, so I can study both the molecular and human sides of healthcare. I’m especially drawn to Professor X’s work on patient education strategies in chronic illness, which connects to my own experiences translating medical jargon for my family. Brown’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the opportunity to collaborate at the Population Studies and Training Center would give me the chance to see how biology, data, and policy intersect to shape real-world outcomes.

簡單分析:

  • 開頭有一個「火花」,用弟弟的診斷當作起點 (過去)

  • 中間挑 2–3 個具體經歷來展現自己的興趣及發展脈絡 (現在)

  • 說明想唸科系及布朗的獨特資源 (學校連結)

  • 願景 + 呼應開頭 (未來)


你不用在 17 歲就把人生規劃到死。一篇好的「Why This Major?」短文,應該像是一個小故事,裡面有 好奇心、成長、方向。只要你能在 200–350 字裡抓住這三點,就很強了!

Next
Next

UCAS 輕鬆搞定:2026 入學國際高中生零壓力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