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嗎?其實你沒那麼「迷」:不確定主修怎麼建立學校清單?
一句話說完:
17、18 歲還不知道未來主修超級正常!大學就是讓你試水溫、轉方向、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地方。重點是,選那些讓你自由探索、不浪費時間和錢的學校,還有能給你真心指導的輔導老師 (academic advisors)。
為什麼「還沒決定」超級 OK?
先跟你說:大部分學生進大學時,其實都沒確定主修。就算一開始以為自己很懂,也很常換主意!你現在這個年紀,就是在找自己,而大學就是這場尋寶的完美舞台。改變主意不是失敗,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家長們,放輕鬆!「還沒決定」不是「迷失」,而是給孩子探索自由的機會,先試試看,再決定方向。
主修到底是什麼?
想像大學學位就像一頓三道菜的套餐:
*不同國家、制度、學校會有差異。
舉個例子給你聽
假設你決定主修數學。從微積分、線性代數開始,慢慢挑戰到實分析、抽象代數。但重點是,你不會整天只算數學,還能修歷史、創意寫作、音樂合奏甚至實驗科學。這樣才能全面發展,未來無論去哪、做什麼,都能適應自如。
專業導向的主修
像工程、商學、護理、建築、平面設計這類「專業導向」的主修,課程排得很滿,選修空間比較少。有些學校工程學生非技術課程學分很少,有的學校會多一點空間,差別挺大,申請前務必查清楚!
為什麼「廣度」還是很重要?
說真的,你不是只在準備第一份工作,你是在準備未來那些現在還沒出現的新工作!想想看,現在超酷的工作(像是 App 開發、數據科學家)20 年前根本不存在。培養解決問題、寫作、團隊合作、創意思考這些跨領域技能,才是王道。廣泛的學習就像你的「萬用工具箱」,去哪都能用。
到底該不該寫「未決定 (undecided/undeclared) 」?
下面這個判斷流程可以幫你決定申請時怎麼寫:
適合寫預計主修:
你很清楚自己想學什麼,而且學習成績、活動、文章、推薦信都能證明。
大學是先錄取到某個大學院(例如文理學院),即使之後改主修也有彈性。
適合寫未決定 (或探索中):
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學啥。
你有好幾個興趣,想慢慢試。
想念熱門、競爭激烈的科系(例如電腦科學),但目前表現還沒到「科技天才」那種程度,且對其他相關科系也有興趣。
小提醒:有些學校直接按主修或學院錄取(工程、商學、文理學院等),轉系有的超簡單、有的難如登天,申請前一定要查清楚!
不確定主修時,怎麼建學校清單?
排名很吸睛,但不會告訴你學校能不能隨時換主修、自由探索。
未決定學生的優先考量:
有你感興趣的多種主修選擇。
轉主修或跨學院規定彈性。
有專門輔導「探索期」學生的 advisor。
對國際學生友善(移民簽證輔導、語言寫作支援、寒暑假住宿、實習指導)。
如果學習時間延長,家庭負擔得起額外費用。
文理學院 & 大學裡的文理學院
想像一個小而溫馨的校園,教授會叫你名字 (真的會!),這就是文理學院 (LAC)。像Bates、Haverford 這種學校,讓你在大二結束前,能試各種不同科目,再決定主修。對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或藝術有興趣、但還沒頭緒的你,文理學院就是天堂。還有親切的師生關係,教授會留心你學習狀況,給你溫暖支持。
大學裡的文理學院(例如 Lehigh、UVA)就像這種小學院 (LAC) 的縮影。你先申請到文理學院,再慢慢選主修,多數主修都能晚點決定,給你喘息空間。
一些文理學院還有工程或跨領域理工科,技術加上創意思考超適合還在摸索的 STEM 學生。
大型大學的探索計畫
怕一開始就要定主修?許多大學都有給「還在摸索」學生的特別方案:
大學探索或通識計畫。
一年級入門課讓你試不同科目。
未定主修軌道,例如「工程未決定」或「商學未決定」。
像 Delaware、Northeastern、Drexel 大學就有這些計畫,會有輔導、興趣測試和課程體驗,幫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超彈性課程的學校
有些學校超級自由,像 Brown 的「開放課程」,幾乎沒通識限制,只要修完主修和總學分就好。University of Rochester 也是輕鬆的分配課程,選擇多。這類學校適合很獨立、想自己規劃路的人,但一定要善用 advisor,避免迷失。
「熱門系」的真相:那些超難進的主修
不是每個主修都隨你進。熱門科系如 CS、商學、設計、護理、生醫工程,名額有限,轉系還得看成績、面試、作品集。有些學校會直接把你分進「學院」(商學院、工學院、文理學院),從一個學院跳到另一個可能很簡單,也可能幾乎不可能。
申請前記得問:
我如果從學院 A 入學,能轉學院 C 的主修嗎?
轉系需要什麼條件?GPA、課程?
每年有多少人成功轉進這個系?
如果學校說「CS 轉系幾乎不可能」,那就真的要謹慎評估了!
科技迷注意!
電腦科學超級熱門,競爭比醫學、法學還激烈。有些學校只錄取非常強的 CS 學生。如果你喜歡 CS,但也喜歡數學、數據、設計、商業,且目前成績還沒到「全天候寫程式」的狀態,建議找可以先不定主修、試修 CS 課的學校。後面還有名額就能正式主修,有的學校就得一開始就全力投入。搞清楚你申請的是哪一種學校非常重要!
選主修不是一瞬間的靈光乍現,而是個慢慢摸索、思考、決定的過程。每一門課、每一次和教授聊聊、每個暑假專案,都會給你線索:
我天生適合什麼?還能變強在哪?
我真的喜歡什麼?
我的能力能在哪些領域創造價值?
現在三者不一定重疊沒關係,持續前進、問自己問題、記錄靈感,你的路會越走越明。